袁银传:深化教学内容 彰显实践环节

发布时间:2014-04-22 17:57 来源: 阅读:
A A A

为了及时总结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推进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武汉大学着重从深化课程教学内容和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两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

一、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课程体系由“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2学分、“思想道德修道与法律基础”课3学分,14学分构成。

05方案”的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暴露出较明显的问题:一是14个学分全为理论学分,没有设计专门的实践教学学分;二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内容比较多,而设计的教学和课时明显不足,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学校推行学分制改革和“武大课程2010”课程体系修订工作中,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体系改革,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6个学分中分解出2个学分作为专门的实践教学学分,分2个年度,安排与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进行,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我们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2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学分也进行相应的调整。新形成的课程体系为12+2,即理论教学12学分,具体为“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3学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3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3学分、“思想道德修道与法律基础”课3学分,使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更趋均衡。实践教学2学分,分解到4门课,分2个学年执行。新课程体系已正式进入“武大课程2010”课程体系,并在2010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实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新的课程体系较原有的课程体系更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教学效果更好,有利于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效性、针对性。

二、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05方案”从2005年开始实施,对于整体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教学中反映出来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是4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交叉,特别是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中,虽然这两门课的侧重点不同,但教学内容相关性极强。我们从2009年起即开始酝酿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工作,一方面,申报并获准立项我校课程体系改革试点基地;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通过每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集体培训,组织4门课程的主讲教师集体讨论教学大纲,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避免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注意各门课程间的有机衔接与配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主要突出理论逻辑的讲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主要突出历史逻辑的讲授;二是探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2门课关联性极强且教学内容接近的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整体组织与实质性融合,按“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逻辑思路,讨论并形成了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大纲与基本教学要点,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11年在2010级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全面推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为了解决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步步高”、“步步升”,我们主要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进行合理分工: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讲“原理”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主要讲“中国实践”问题,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问题的讲授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主要培养硕士研究生“国情意识”和“中国情怀”;博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主要讲“世界实践”问题,将“中国实践”问题放在“世界实践”问题中进行考察,主要培 博士研究生的“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同时在本科生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讲授的重点上也进行分工,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突出原理性、系统性、完整性,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突出研究性、专题性、问题性和方法性。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主要是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大学生中的特殊拔尖人才,有针对性地设计专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我校从2010年开始实施“弘毅学堂”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拔尖人才,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特殊拔尖人才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我们为“弘毅学堂”设计了专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将14个学分4门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精简为6+2学分的课程体系,即6个理论学分,2个实践学分。6个理论学分将原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打通,以问题教学为中心进行专题教学,共设计了24个专题,并根据“弘毅学堂”学生中主要来自于理工科中尖子生的特点,增加了原来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没有的科技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同时,依托我校综合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积淀深厚的优势,精心组织优势教学资源,聘请了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学校主要领导人和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学科资深专家在内的19名教授博导担任主讲教师。实践教学则采取了组织社会实践小分队赴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重建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进行实地考察,撰写考察报告的形式。这样的一种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实践教学形式的创新

多年来,实践教学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主要是受制于两大难题:一是难以安排统一的实践教学时间,特别是我校实行学分制改革,推行学生自主选择修习时间后,在正常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实践教学已经没有可能;二是无法解决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问题。我们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出发,专门设计了2个学分36学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并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实践教学形式:一是专题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选择若干相关院系专业的大学生,申请专项经费,组织若干支不同专题的社会实践小分队,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领队,进行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如“弘毅学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是理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组织讨论会、辩论会、模拟课堂、模拟法庭、模拟资本市场等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三是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社会调查。这是我们从2010级学生起开始全面实施的一种实践教学形式,以课堂的方式,为每一名学生配备一名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给学生指定主题,并指导学生设计社会调查大纲,指导学生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分2学年进行,在每学年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社会调查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社会调查报告及相关支撑材料给学生评分。这样一种实践教学的形式,既很好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又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两大难题。

(编辑:严航)

最新阅读